研究范 >地图 >总结 >

红楼梦对联

红楼梦对联

时间:2024-05-09 作者:研究范

相关推荐

春节从古至今都是我们中国人民的大日子,在春节这种大环境下,是随处能听到祝福语的。在春节来临的时刻。在归档小编的帮助下我们整理了关于红楼梦对联的相关文献,阅读这些句子将为您带来启示性的思考!

红楼梦对联【篇1】

1、元春(贵妃)游大观园,正殿气象非凡,作者(曹雪芹)有感而发

2、痴男怨女,可怜风月债难偿。(孽海情天)

3、大观园的联对又是一种特殊风格体裁、作用意义,这就需要听一听贾政的发言:“这匾联对联倒是一件难事……偌大景致,若干亭榭,无一字标题,也觉寥落无趣,纵有花柳山水,也断不能生色。”这几句话非常重要,其用语无多,而讲明了中华艺术离不开文字题咏这一特殊配备,进而综合、联络,以至相得益彰。

4、对联所言,把假当真,则真的便成了假的了;把没有的视为有的,有的也就成了没有的了。正如鲁迅在《集外集拾遣·〈绛洞花主〉小引》中所言:“单是命意,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:经学家看见《易》,道学家看见淫,才子看见缠绵,革命家看见排满,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……”这副对联阐释了“假”“真”“有”“无”的哲理,似是对读者在读《红楼梦》时的一种提醒,切忌穿凿;同时,给人们认识和思考复杂的人生以深刻的启迪。

5、某二公(贾政的幕僚,未知其姓名)为“蘅芷清芬”(宝玉命名,后元春赐名蘅芜苑)作的联

6、吟成豆蔻才犹艳,睡足酴釄梦也香。(贾宝玉题蘅芷清芬)

7、厚地高天,堪叹古今情不尽

8、“亭亭玉树临风立,冉冉香莲带露开。”

9、第九十八回 《苦绛珠魂归离恨天,病神瑛泪洒相思地》

10、第百十六回《得通灵幻境悟仙缘,送慈柩故乡全孝道》之“福善祸淫”联。

11、第二十六回《蘅芜苑设言传密语,潇湘馆春困发幽情》,因薛蟠欲寻宝玉,便冒贾政假传宝玉,约出园去一日方归。黛玉担心,便夜探怡红院,恰巧宝钗在此,闹气的小丫头又不给黛玉开门,黛玉就多了心,在门外悲悲戚戚呜咽起来。

12、这是一副中堂对联,即平常所说的堂联。堂联多起装饰作用,故也称“装饰联”,多是用来布置、美化客厅、书房、卧室、案头等室内环境的联作。在形式上,堂联起着装点屋舍、美化环境的作用;在内容上,则体现主人的不同风格、素养、情怀、志趣和爱好,这副“荣禧堂”中堂对联,上联称座中所佩的珠玉,发出的光彩可与日月同辉;下联言堂中人所穿的官服,其色彩如云烟似彩霞,可见贾府的豪华显贵确实到了顶点。这副对联就是对这个“钟鸣鼎食”之家最为生动形象的描绘,这是紧扣着《红搂梦》对荣府的显赫荣耀的社会地位所设置的艺术妙笔。全联对仗工整,立意优雅,文辞佳丽,形象地刻画了达官贵人所追求的情趣和世界观,是为《红楼梦》创作主旨服务的佳品。

13、第五回《游幻境指迷十二钗,饮仙醪曲演红楼梦》太虚幻境内之联。

14、这副对联的特点是语浅而意深。所谓语浅,是指联中的两句话通俗易懂,明白如画。写的是因身后已有余财仍不罢休,直到碰得头破血流时才想到要回头,语意谁都可以理解。所谓意深,联中所指并不仅说说道理而已,它的深层意思在于:一是联中的“忘缩手”“想回头”,词意深远,耐人寻味。它是深于阅历、深谙世道者毕生惨痛教训的经验总结。

15、(第五十二回《宁国府除夕祭宗祠 荣国府元宵开夜宴》

16、功名贯天,百代仰蒸尝之盛。”

17、宝玉为“蘅芜苑”题的联

18、第八十九回 《人亡物在公子填词,蛇影杯弓颦卿绝粒》

19、《红楼梦》是我们人人喜读之书。综观《红楼梦》里的对联,大体分类可列四项:

20、大观园建成,贾政带领众人入园验收,正值宝玉也在园内,就让他跟随为各处的轩馆景观试题对联和匾额。

21、幽微灵秀地,无可《红楼梦》中的经典语句之对联、偈语奈何天。

红楼梦对联【篇2】

22、(第四十五回《金兰契互剖金兰语 风雨夕闷制风雨词》)

23、宝鼎茶闲烟尚绿,幽窗棋罢指犹凉。(贾宝玉题有凤来仪)

24、麝兰芳霭斜阳院,杜若香飘明月洲。(兰风薏露)

25、绕堤柳借三蒿翠,隔岸花分一脉香。(贾宝玉题沁芳亭)

26、第三回《贾雨村夤缘复旧职,林黛玉抛父进京都》,荣国府“荣禧堂”联,并注明是“同乡世教弟勋袭东安郡王穆莳手书。”

27、嫩寒锁梦因春冷,芳气笼人是酒香。(《海棠春睡图》)

28、第十七回《大观园试才题对额,贾宝玉机敏动诸宾》,大观园刚刚完工,贾政带领众幕僚并宝玉游园时所作的对联:

29、“花到正开蜂喋闹,月逢十足海天宽。”

30、“已后儿孙承福德,至今黎庶念荣宁。”

31、第百十六回《得通灵幻境悟仙缘,送慈柩故乡全孝道》之“引觉情痴”联。

32、第十八回《林黛玉误剪香囊袋,贾元春归省庆元宵》,此联为元春为大观园正殿题赐的联。

33、世事通明皆学问,人情练达即文章。(《燃藜图》)

34、这副对联对仗工整,文辞精美,言简意赅,意味深长。所讲修身处世之法,如果把它从《红楼梦》这部小说中的具体情节中抽出来,单独予以品味,并把人情世故提升为一门交际学问来研究,则大有文章可做。这副对联不能不说是千百年来人们凝聚成的处世哲学的形象概括。由此,我们可见曹雪芹的高明之处。

35、第五十三回《宁国府除夕祭宗祠,荣国府元宵开夜宴》中,悬挂于贾氏宗祠的联,悬挂于贾氏宗祠正门的联,为前翰林掌院王希献所书。

36、对联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种“独门”的文化现象和文学形式。所谓“独门”,是说全世界就只我们特有,我们专擅。比如西方,就不曾听说有对联这种名目的产生和存在。道理安在?这就是一个高深的文史哲综合性的大课题,而绝不是一桩细琐的“闲文”,或偶然的“异象”。我的理解是,对称和谐之美,大约是我们这个宇宙诸般至美中的一大关目,而中华民族最能感受它,表现它,赞颂它,运用它。这就使得我们的语文天然具有内在对称质素,并且从远古以来就朝着对称美这个特色的方向不断发展。

37、(第三回《贾雨村夤缘复旧职 林黛玉抛父进京都》)

38、宝玉为沁芳亭桥作的联

39、第百十六回《得通灵幻境悟仙缘,送慈柩故乡全孝道》之“真如福地”联。

40、功名无间及儿孙。(星辉辅弼)

41、全书的八十回回目,虽然雅俗不同,但从文字体例来讲都是对联。

42、“喜笑悲哀都是假,贪求思慕总因痴。”

红楼梦对联【篇3】

43、画上题联,联须紧扣画意。上联意为春寒轻微,春睡沉沉,锁于梦乡;下联道是人被酒的香气所吸引。这里将画与对联艺术的有机结合,正是我国对联艺术与绘画艺术的优良传统。对联与画结合常有烘云托月、画龙点睛之妙。且着这副题画联与画和室内的'陈设是何等的相辅相成。这副对联不仅对仗工整、平仄合辙,更为重要的是:用在秦氏卧房,起着点明卧室情景的作用,创造了一种不可或缺的艺术情思和氛围,突出和渲染了所描写的特定人物和环境。

44、悬挂于贾氏宗祠正殿前的联,也是御笔

45、(第五回《游梦幻指迷十二钗 饮仙醪曲演红楼梦》)

46、这几类对联集中之处,其联文风格、体裁都不相同,各有其具体的特点与涵义。例如,太虚幻境中最短的一联是五言十个字:“幽微灵秀地,无可奈何天”,这是什么意思呢?经脂砚斋批语点醒这是暗指女儿的心灵与情怀的境界,“幽微灵秀”写尽了女儿的内心;而“奈何天”者是来自《牡丹亭》的曲词:“姹紫嫣红开遍,似这般都付与断井残垣:良辰美景奈何天,赏心乐事谁家院!……”——同时,上句是地产灵秀,下句是天定命运,二者之间关系奇特,而女儿诞生于这种关系之间,正好归于天、地、人三才的中华传统哲学思想的大范围。所以,读《红楼梦》要从细微处来理解其广大而深刻的意义,这一点我在此例处交待一下,后文不再重复。

47、春恨秋悲皆自惹,花容月貌为谁妍。(薄命司)

48、喜笑兴哀都是假,贪求恩慕总因痴。(引觉情痴)

49、“过去未来,莫谓智贤能打破;前因后果,须知亲近不相逢。”

50、我们过年过节的春联,更是举世罕有伦比的最伟大、最瑰丽的“全民性文艺活动”。

51、痴男怨女,可怜风月债难偿

52、三径香风飘玉蕙,一庭明月照金兰。(兰风薏露)

53、悬挂于贾氏宗祠抱厦前的联,是御笔(哪一位啊?)

54、“肝脑涂地,兆姐赖保育之恩;

55、第一回《甄干隐梦幻识通灵,贾雨村风尘怀秀》中,甄士隐中秋夜邀贾雨村饮酒,雨村在葫芦寺中思及平生抱负,苦未逢时,乃对天长叹高吟一联。

56、玉在椟中求善价,钗于奁内待时飞。(贾雨村)

57、古今垂旷典,九洲万国被恩荣。”

58、功名贯天,百代仰蒸尝之盛。(贾氏宗祠)

59、第百十八回《记微嫌舅兄欺弱女,惊谜语妻妾谏痴人》之宝玉自吟。

60、(第三十八回《林潇湘魁夺菊花诗 薛蘅芜讽和螃蟹咏》)

61、宝玉为“杏林在望”(宝玉取的名,也曾想过用“稻香村”,后元春改名“浣葛山庄”,最终因黛玉代宝玉作的诗句中有:一畦春韭绿,十里稻花香,最终命名“稻香村”)作的联

62、新涨绿添浣葛处,好云香看护采芹人。(贾宝玉题茆堂)

本文来源:http://www.yjf98.com/y/11401.html